由集思未來教育主辦的首屆“學術嘉年華”活動正式啟動。本次系列活動,集思未來邀請到由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Prof. Joachim Frank領銜,攜著名心理學家、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Paul Bloom、歐洲科學院院士Michael Wooldriage以及美國知名營養(yǎng)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Sharon Akabas等全球高等學府教授和研究機構參與其中。共同以研究型思維,即思維上有深度、思考更有方向性,也就是“問題意識”,去探索研究學術及科學領域的知識,去向廣大學者傳遞研究性思維及項目制學習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以提升學者的綜合素養(yǎng)能力為目標,更好的激發(fā)學者的學習興趣,為未來的學習和研究奠定基礎。
PBL項目制學習——以始為終,把“問題”放在第一位
“教育不是為生活的準備,教育即是生活本身?!?/span>
19世紀末,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教育理念,強調(diào)實踐在教育中的重要性,20世紀初,哥倫比亞師范學院的教授威廉·赫德·基爾帕特里克主張運用項目推動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邦威爾和艾松將項目引入教學的方法推廣開來,并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名詞——Project-based Learning(PBL項目制學習),這便是PBL教學法的由來。
項目制學習的核心是解決問題,學生需要構思解決方案,不斷探究驗證,獲取較佳的解決方案。判斷、評價、分析推理這些高階思維能力,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鍛煉。小組探究的形式,更能讓學生得到不同角度的多種解決方案,從而促使他們養(yǎng)成多角度看待問題的良好思維習慣,并能客觀考量、對比考量多種方案的優(yōu)劣點。
項目制學習讓學生體驗的是決策者角色,為以后的學習、工作、生活奠定基礎的推理邏輯,并能夠推理論證,是自己遇到任何問題都不會盲從,始終保持獨立思考的清醒頭腦。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羅伯特.凱根曾經(jīng)談到:從出生開始,我們便踏上持續(xù)學習(Learning)和成長 (Developing)的旅程。這兩股力量往往交織在一起,但又不盡相同。如果僅僅是知識儲存量的增加(in-form-ation),以既有的思維模式來運算資料,談不上真正的學習,更談不上成長。成長是指思維模式本身產(chǎn)生改變(trans-form-ation)。
人們對PBL教學法的興趣與日俱增,它影響著國外數(shù)以萬計的老師和學生?,F(xiàn)在,PBL教學法也被廣泛應用在中國的國際學校。同時,我國的留學生也正在逐年增加,如何結合留學生自身特點運用良好的教學方法對提高教學質(zhì)量非常重要。
集思未來的項目團隊深知其中道理,經(jīng)過多年的課程研發(fā)以及在科研項目中的實踐,摸索出了一條以學科為支點,以學生綜合素養(yǎng)能力提升為目的,符合中國學情的項目制學習方式。
邂逅諾獎得主——用大腦散發(fā)魅力,讓科研更有趣
為什么一天有24小時?為什么毛衣會起靜電?為什么雞蛋握不碎?這些都是來源于人類原始的好奇心。這些也都與科研息息相關。科研是一件幫助人類理解一個尚未詮釋清楚的物質(zhì)或現(xiàn)象的偉大事情。簡單來說,科研就是一種理解世界的手段、角度抑或方法。
在大多數(shù)人眼中,科研是一件極其嚴肅、晦澀難懂、遙不可及甚至是枯燥乏味的事情,科研就意味著要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閱讀、沒日沒夜的做實驗,還有應接不暇的論文。
其實,科研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神秘與遙遠。
世界上有些科學家或是科研工作者將科研看作是一件快樂而有趣的事情,他們是一群快樂科研主義者。美國萊斯大學的兩位教授Chanteau和Tour就把有機合成和機器人變形完美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了名為The NanoPutians的納米小人(NanoKid)。這種看似“不正經(jīng)”的科研,在未來,有可能會改變世界。
生活中其實也充滿了各種有趣的課題,這些課題既不晦澀,也不高不可攀,它甚至會讓你不由自主地花時間去探究,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妙和樂趣。所以,無論科學研究、技術研究還是數(shù)學研究,都可以很有趣。
本次活動我們和諾貝爾化學獎得主Prof. Joachim Frank一起去探究科研的魅力,在科研中發(fā)現(xiàn)有趣的現(xiàn)象,一起創(chuàng)造有趣的科研。同時,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思維和倡導項目制學習也是為了讓學者們更好的去發(fā)揮大腦的作用,只有往自己特有的天賦領域挖掘,同時用針對性的辦法加以訓練覺察,才能一路開掛,成為用大腦散發(fā)魅力的人。
集思未來,未來已來
集思未來一直專注于科研教育,通過將項目制學習方法(Project-Based Learning)及研究性思維帶回國內(nèi)高校及學生,幫助學生將理論學習與項目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評價反思的能力。
本次集思未來首屆「學術嘉年華」活動,致力于為廣大學術愛好者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讓大家通過全球頂級學術大咖們的分享了解前沿交叉科學與未來技術的同時,也能夠在各自學科領域充分發(fā)揮“知行”的力量,為未來的學習研究與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信息來源:吉林之聲
請勿發(fā)表廣告或無關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