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生自身來說,深受應試教育的高壓、片面升學率的威逼、心理負擔的困擾,根本就享受不到任何學習的樂趣。至于那些學習基礎差的所謂“差生”,長時間在社會的偏見、家長的漠視、教師的批評、同學的歧視中度日,生活中無人能關懷、學習上也無人能理解,更是缺乏學習動力,日復一日逐漸形成自己是學不好的“差生”等觀念,缺乏必要的信心和勇氣,以至于很快就患上了厭學癥。
從學校教育來看,陳舊刻板的教材、等級井然的排名、鋪天蓋地的考試、荒唐的“快慢班”之分,以及教材深、難度大、要求嚴、標準高,多數學生往往聽不懂、學不會、吃不透、不達標。在這里,教育的規(guī)律全然得不到體現,極大地打擊了學生的自尊和信心。而教師枯燥乏味的講解,以及不近人情的嚴苛要求,讓學生疲于應付、無力旁顧,更是嚴重地打擊了其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在美好理想和嚴酷現實的強烈撞擊中,學習的樂趣自然蕩然無存,又焉有不厭學之理?
至于某些望子成龍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是急功近利、好勝虛榮、目光短淺,想當然地將孩子良好的成績當作自己炫耀的資本,卻絲毫不去顧及過度的期待,剝奪了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會對孩子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害。當然,家長如此這般的作為,是和社會就業(yè)觀念畸形、惟文憑是舉的不和諧局面分不開的。
要解決無孔不入的厭學癥,最好辦法就是讓學生樂于學習、天天向上,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找到快樂學習的感覺,進而把學習當作快樂的事業(yè),而非痛苦的累贅。而要實現這些,首先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作為學生來說,要調整好心態(tài),要有自信心,要以堅毅的性格、樂觀的處世態(tài)度為學處世,堅信付出必有收獲。二是從學校方面來說,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在發(fā)現學生潛能的基礎上提出合理的要求,激發(fā)他們獲取成功的愿望。至于教師,要努力增強自身素質、提高上課水平,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和支撐。三是家長也要改變育子觀念,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要正確估價孩子實力,要注意孩子的性格養(yǎng)成,不給孩子規(guī)定不切實際的目標,同時注意查問題、不遷就,有情況要馬上找心理醫(yī)生對孩子進行心理干預和治療,否則,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心理癥狀加重。
誠能如是,則孩子的厭學癥必將蕩然無存,則學生定會產生澎湃的學習激情,則根本不用擔心他們會學不好或一事無成。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只是就事論事基礎上的“對癥下藥”,要徹底遏制“厭學”的根源,還必須從根本上改造目前的應試教育體制,必須將素質教育的推廣落到實處,要讓教育成為大眾的、科學的、快樂的科學教育,以便讓青少年一代沐浴改革的春風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