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自覺的''唯成績論''
''唯成績論''是指將成績作為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孩子如果成績好,那么各方面都是優(yōu)秀的,做錯事也只是''不小心'',可如果是成績差的孩子,那么做什么都像是''故意的'',各方面都不優(yōu)秀,沒出息。
因為現在的教育體系,孩子的未來和出路似乎只能靠成績,所以生活中很多家長就會不知不覺地要求孩子的成績達到多高,孩子成績好,父母才會給予一個微笑。
''你太棒了,考的很好啊!真給爸爸長臉!''
''考了班里第一,媽媽愛死你了!''
一旦孩子考砸了:
''怎么回事,成績下降得這么大,你最近是不是沒有在認真學習?''
''這么簡單的卷子考這么點分,以后能有什么出息?''
這樣的''唯成績論''的觀念影響著我們的行為言語,也嚴重地影響我們和孩子的親子關系。
當''成績''成了連接和拉近親子關系的唯一條件時,那么這樣的關系是搖搖欲墜的,孩子倍感壓力,同時也感受不到愛與呵護,在這樣的氛圍里孩子只會容易滋生出反叛心理,而不會順著父母的想法。
其實回想我們小的時候就受到這樣''唯成績論''的荼毒:成績好的看不起成績差的,成績差的只能坐在坐后邊,成績差的學生提出的想法和觀點總是被人當做搞笑的話語,但卻沒有人細究其中的思想和道理……
不僅是成績差的學生會受到這種影響,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也會倍感壓力,他們長期被別人冠以的標簽就是''學霸''、''學神''、''好學生'',旁人更多得關注的是他們的成績、智力,卻忽略了他們心理健康或者其他方面的能力。
''唯成績論''錯誤觀念,是孩子厭學的根源
孩子之所以會產生厭學情緒,就是因為家長將成績當做第一考核的標準,使孩子在重壓下產生了逆反心理。
''唯成績論''一直在壓制和貶低成績差的孩子,孩子本來就學習困難,還要加上父母和老師的批評,于是只會更學的更痛苦,甚至開始厭惡與人交往。
''唯成績論''的錯誤觀念,真的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1)限制了孩子對自己的認識
孩子小時候對自我的認知其實是來源于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的,特別是父母,就像是一面鏡子,孩子只能從中找到自己。
而這時家長如果給孩子貼上各種錯誤標簽,孩子就很容易朝著那個方向發(fā)展。
比如孩子成績差,當你總是念叨''你成績這么差,以后肯定沒什么出息!''、''都在同一個班,怎么別人能考得那么好?'',孩子很容易就認為,自己就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
因為''唯成績論''只將孩子的成績作為評判標準,而沒有關注孩子的其他能力。
這讓我想起暑期時候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里方一凡這個孩子,雖然成績不好,有很多小主意,但是性格卻是善良、端正的。就像他說的:''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成績不好。''
這句話說出了多少孩子的心聲?。‘斘覀儙в猩坨R看孩子時,也泯滅了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2)泯滅孩子的優(yōu)點,限制孩子潛能發(fā)揮
前面說到了方一凡,雖然他成績不好,但在藝術方面卻獨有一番技藝,最后通過藝考考上了重點大學。
想想,如果當初媽媽不允許孩子藝考,那么方一凡也就不可能有考上重點大學這樣的成績。
我們能說這樣的結果是不好的嗎?
當我們在不斷強調''成績''第一時,那些成績差卻在其他方面有特殊潛力的孩子,很容易陷入自卑和膽怯中。
有本書里寫到:''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只是表現在不同方面。''
即使是天生大腦有缺陷的孩子,我在《最強大腦》的舞臺上,也見到過他們異于常人的驚人的算數能力,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所以,讓我們把眼光放遠一些,關注孩子的過程,而不要只關注結果。
看到孩子不同閃光點,拒絕''唯成績論''
首先,家長要理解孩子厭學的情緒
''厭學''并不是天生的,大多都是在環(huán)境的作用下讓孩子產生恐懼、怯懦、逃避等心理,是因為孩子遇到了他不能解決的問題。
而孩子這時候最需要的,不是批評,而是理解。
所以我們當看到或聽到孩子不想學習、不喜歡學習的表現時,千萬不要大發(fā)雷霆對孩子一頓罵,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的厭學情緒。
這時候家長應該冷靜下來,思考孩子厭學的原因,和孩子溝通為什么不喜歡學習,孩子厭學的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的。
其次,讓孩子相信你是支持和信任他的
這時候孩子最需要的其實是父母的理解和信任。
厭學的孩子往往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游戲、小說、漫畫等上,是因為沉溺其中可以讓他們有安全感和成就感。
我們要讓孩子相信,他們要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也可以從你那里得到,當我們急于否定和放棄孩子時,我們也將孩子內心建立的穩(wěn)定摧毀了。
我們要多鼓勵孩子,帶孩子在其他方面找到自信,比如可以帶孩子嘗試別的事情:打球、騎自行車、下棋、畫畫、彈琴等。
家長還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孩子的優(yōu)勢,并讓孩子時刻牢記自己的優(yōu)勢。
最后,幫助孩子正面、客觀認識自己。
家長要利用''成長型''思維幫助孩子看待自己的優(yōu)勢。
所謂''成長型''思維是相對于''固定型''思維而言的,前者認為自己的能力、品質和性格都是可以通過后天培養(yǎng)的,是不斷發(fā)展的,而后者則覺得是不會改變的,不愿付出努力。
比如孩子在學跳舞,動作怎么也做不到位,這時候孩子很容易心生放棄的心理,并覺得自己學跳舞沒有天賦。
這時候你就可以和孩子說:''不是每個孩子生下來就會跳舞的,他們這么厲害都是通過后天的努力,也許你現在跳的不好,但只要你努力練習,我相信你會越來越好的!''
總而言之,家長千萬要放下執(zhí)念,不要將''唯成績論''作為標準,這種錯誤觀念如果不及時去除,很容易對孩子的未來成長產生嚴重的消極后果。
''唯成績論''掩蓋了孩子身上的很多閃光點,讓許多有才能的孩子最后只能''泯然眾人也''。只有我們認同和相信孩子,才能讓孩子發(fā)揮出更大更多我們看不見的潛力,孩子才能在成長路上走得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