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很優(yōu)秀的小學教師,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但是她的班級里也存在一個問題學生,這孩子叫做田野,10歲孩子,成績中等偏下,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作業(yè)也做得馬虎。田野的父母也是頭疼,平時得對孩子三催四勸,才能把他“請”上書桌學習。
有一天這位老師在評改試卷時,發(fā)現(xiàn)田野在試卷的作文處留下空白,里面只寫了歪歪扭扭的三句話:
老師,讀書有什么用?
我不喜歡讀書,我是為爸爸媽媽讀書的。
爸爸媽媽說以后我讀到大學畢業(yè)就可以找到好工作,可是我不想工作,我以后想去放羊。
老師才恍然大悟,田野平時總表現(xiàn)出厭學的情緒,歸根到底是他想不通讀書的作用。孩子有了心結(jié),自然沒辦法愛上學習。而他揚言自己是為爸爸媽媽讀書的,這句話更是很多孩子的心聲吧!
第二天課堂上,這位老師忍不住向?qū)W生們提問:“你們知道,讀書有什么用嗎?”
果然,沒有學生能回答出來。
他們眼神迷茫,有個學生更是說:“我爸媽讓我讀書,我就讀書?!?/span>
這位老師合上課本,走到學生中間,說:
“有一個小故事可以告訴我們,讀書有什么用,我們?yōu)槭裁匆x書。
在一座山里,住著一位農(nóng)夫和他的小孫子。每天清晨,老爺爺都會早早地起來坐在書桌上讀書。有一天,孫子問道:“爺爺!我也想和您一樣讀書,可我讀不懂。只要我把書本合上,我就忘得一干二凈。讀書有什么用?”
老爺爺指著角落的籃子說:“這個籃子是放煤炭的,你帶去河邊,幫我盛一籃子水回來吧。”于是小孫子照爺爺說的去做了,不過回來之前籃子里的水早早地就漏光了。
“你下次得跑得快一些。”老農(nóng)夫笑著并把小孫子再一次帶到了河邊。這一次男孩跑得飛快,但他回來之前水依舊漏完了。試了好多次后,男孩終于說:“爺爺,籃子裝不了水!,這根本就沒用!”
爺爺笑著說:“你覺得沒用,可是你再看看籃子。”男孩轉(zhuǎn)過頭看籃子,他發(fā)現(xiàn),原本又破又臟的煤炭籃子,已經(jīng)從里里外外變得非常干凈了?!?/span>
老師講完這個故事后,又對學生們說:
“我們讀書就是這樣的。
書是河水,我們的心就是那個裝滿煤炭的籃子。我們每次用籃子去撈水時,什么也撈不起來,但是籃子會越來越干凈。書讀多了,雖然很難記得全部,但是我們的心靈就會慢慢變得純凈,想問題就更懂得開動腦筋。
有一個同學偷偷告訴我,他長大想去放羊。
但是大家想想,如果我們不讀書,天天去放羊,一輩子都干不了別的。
如果我們努力讀書,我們就會更了解羊群,了解草原,了解怎么照顧羊,怎么樣把羊養(yǎng)的健健康康,怎樣把羊賣出最好的價錢。這樣我們才能更喜歡放羊,甚至成為放羊?qū)<?,對嗎?/span>
所以,做任何事,讀書都是基礎(chǔ)。我們是為自己讀書的,不為別人?!?/span>
學生們紛紛點頭,就連厭學孩子田野,也眼神閃爍著光。
從那天開始,這個問題學生再也沒有做過小動作,上課變得更加專心了。連家長都跟老師反映孩子在家主動寫作業(yè)了,真神奇。
這個小故事的效應為什么會這么大,其實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孩子沒有真正理解讀書有什么用,大部分家長熬過應試教育,也不一定能夠說出答案,解決孩子的困惑。結(jié)果孩子反而產(chǎn)生自己是為爸爸媽媽讀書的錯誤念頭。
每個孩子應當是為自己讀書的。
讀書,是為了遇到更好的人,見到更精彩的世界,讓自己擁有更好的選擇。
當你的孩子有厭學情緒時,不妨將這個故事告訴他,激發(fā)孩子積極向上的心理。爸爸媽媽們,也請少用分數(shù)定論孩子的好壞,讓孩子重視學習過程的快樂,這才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