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招生考試部門相繼發(fā)布2014年招生考試信息,其中變化最大的當屬高考加分政策。面對往年關于高考加分過多過濫、亟待清理的呼聲,新版加分政策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刪減。
到底哪些分該加?哪些分不該加?刪減是出于合理還是迫于壓力?對于大學選才來說,加分到底是幫助識別人才的依據(jù)還是干擾?加分與“裸考”哪個更有利于公平?被取消的加分項目,將對招考乃至基礎教育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在眾說紛紜中,本報記者試圖通過對高考加分政策的梳理來撥開迷霧。
■本報記者 高靚
“瘦身”效果怎么樣
事實上,對于考生來說,高考加分“瘦身”來得并不突然。
2011年,教育部等5部門就聯(lián)合發(fā)出《關于調(diào)整部分高考加分項目和進一步加強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規(guī)定,調(diào)整政策“從2011年秋季進入高中階段一年級的學生開始適用”,也就是2014年參加高考的學生。本次調(diào)整,被學者總結為四大特點:
“縮減”,即對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的加分對象和獎勵項目進行調(diào)整,明確規(guī)定省賽區(qū)一等獎不再具備加分資格和保送資格,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學生只加分不保送。
“限高”,即對各項加分都明確了“不超過20分”的最高限制。
“指定”,對科技類競賽、體育特長高考加分項目進行詳細列舉,也就意味著不在此列的項目將喪失加分資格。
須經(jīng)過本人申報、有關部門審核、省地校三級公示后方能予以認可。
此后,在該通知的基礎上,各地陸續(xù)出臺更為嚴格的細則??傮w看來,一是縮減加分項目,二是降低加分分值。
體育特長加分一直是加分亂象的重災區(qū)。過去,各地自行決定可以作為特長認定的體育項目,四川省體育加分項目多達27項,廣東省則不設限制,諸如健美操等沒有明確評價標準的項目赫然在列。2011年發(fā)出的通知中,教育部明確規(guī)定了加分項目限定在“中學普及程度高、鍛煉效果好”的田徑、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術、游泳、羽毛球等8項。
不少地區(qū)還下調(diào)了體育特長生的加分分值。黑龍江省的重大國際體育比賽集體或個人項目前6名、全國性體育比賽個人項目前6名以及國家二級運動員(含)以上的考生加分分值由20分降為10分。四川、山東和河南等省也有類似規(guī)定。
以往盛行的音樂、美術、書法、舞蹈等藝術特長加分,這次幾近“覆沒”。在已公布調(diào)整政策的省份中,僅上海市和湖南省仍保留對藝術特長生的加分政策。
在鼓勵性加分中,優(yōu)秀學生(三好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等因為其評價主觀性強而備受爭議,此次改革也有意降低其含金量。例如,北京市規(guī)定,“高級中等教育階段被評為北京市優(yōu)秀學生干部的應屆畢業(yè)生”由增加20分投檔調(diào)整為增加10分投檔。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共有8省市做出調(diào)整,取消這類加分或降低分值。
在高考加分中,還有一類屬于照顧性加分。如少數(shù)民族、烈士、華僑子女等,很大程度上由身份決定,帶有一定的補償性質(zhì)。對于國家政策規(guī)定的照顧性加分,各地均予以保留,但是條件限制更為嚴格。
例如,遼寧省將一些蒙古族和滿族自治縣的少數(shù)民族考生享受的10分加分優(yōu)惠降為5分。2014年起,廣西要求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的漢族考生戶籍必須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滿5年(引進的優(yōu)秀人才子女和現(xiàn)役軍人子女的戶籍要求滿3年),考生本人高中階段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就讀時間要求滿3年,報考省內(nèi)高校時才可增加10分投檔。
與此同時,過去一些地方性加分的“土”政策不見了蹤影。例如,江西省曾規(guī)定,留學人才隨遷子女可獲得20分加分的照顧政策。河北省曾規(guī)定,省授予“教育世家”稱號的教師直系子女報考師范院校的考生可加20分。這些政策都在今年予以取消。
記者注意到,各地加分“瘦身”幅度不一。其中力度最大的當屬廣東省,率先一步到位,取消了所有學科競賽及先進獎勵加分項目,因此被網(wǎng)友形容為“下手極狠”。廣東省新版加分項目從過去的17項銳減到6項,除體育特長外,其余5項全部為帶有補償性質(zhì)的照顧性加分。
湖南省的調(diào)整政策在各省政策中屬于相對緩和的,采取過渡性政策,提出“從2016年起,取消二級(含)以上運動員證書加分,改為同等條件下優(yōu)先錄取;取消藝術特長生高考加分,即取消由湖南省教育廳舉辦的‘三獨’(獨唱、獨奏、獨舞)比賽獲獎的加分政策”。
加分到底該不該
對于此次加分政策的變化,社會上不乏贊許之聲。但是,針對高考加分的爭論并未就此停止。到底哪些分該加,哪些分不該加?應該部分取消還是徹底取消?厘清這些問題,我們還需要重新審視加分在高考招生政策當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國高考加分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早在1950年,教育主管部門就規(guī)定,高考招生中,“參加工作3年以上的革命干部和革命軍人、兄弟民族學生以及華僑學生,考試成績雖差,得從寬錄取”。1978年恢復高考以后,國家加大了人才選拔的力度,開始對三好學生、學科競賽獲獎者、體育藝術特長生等實行高考分數(shù)優(yōu)惠政策。對于三好生、優(yōu)秀干部、國家二級運動員等加分,形成于上世紀80年代。此后,學科競賽、科技類競賽陸續(xù)納入加分之中。2006年教育部公布了調(diào)整后的高考加分政策,涉及十多個條目數(shù)十個類別。
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科首席專家、首都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院院長勞凱聲教授表示:“高考承載著兩個功能,一是教育機會和資源的分配,二是對符合大學要求的人才進行選拔?!痹O立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
“在中國這么復雜的社會背景下,受教育機會如果采取一刀切的分配方法肯定是不行的,對弱勢群體進行補償是必要的?!眲趧P聲說,“羅爾斯的正義論的核心觀點就是,對公平的事情要用公平的辦法,對不公平的事情要用不公平的辦法。比如,農(nóng)村和城市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差異,僅僅用同一張考卷、同一個分數(shù)線就不公平,就要用點‘不公平’的辦法加以補償。”
“高考政策實施這么多年以來,人們也漸漸意識到考試在人才選拔方面的單一性和不足,有些優(yōu)秀的人才是無法通過考試反映出來的,因此就有了一種對特長、優(yōu)秀品質(zhì)的鼓勵性加分,旨在彌補考試的片面性?!眲趧P聲說。
在勞凱聲看來,加分的初衷都沒問題,而且類似做法在美國、德國等國家也存在。然而,高考加分政策在我國卻受到老百姓的詬病,原因何在呢?
勞凱聲認為:“這是由于在我們的社會中,高考作為不多的向上流動的途徑之一,和老百姓的利益關系實在太密切。所以無論考試還是特長,總有一些人做小動作,以自己的方式獲取利益,比如身份造假、特長造假,有的地方為特定群體設置一些加分項目?!?/span>
2006年,湖南體育特長生造假案轟動一時,不少持有“體育競賽優(yōu)勝者”和“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的考生,不會投球、不能跳、不能跑,一些三級跳遠的考生連沙坑都跳不到,參加健美操測試的考生連韌帶都壓不下。
2009年,重慶市取消了31名違規(guī)更改民族成分的考生的錄取資格,其中包括當年的文科狀元。
有調(diào)查稱,高考加分呈現(xiàn)出“三集中”現(xiàn)象,即向區(qū)域內(nèi)相對發(fā)達地區(qū)或中心城市集中,向少數(shù)中學集中,向個別項目集中,明顯反映出強勢利益群體與弱勢群體在利益博弈中的不平等。媒體也曾報道,在浙江紹興一中2009年參加航海模型加分測試的19名考生中,13名考生的家長是當?shù)馗吖?,其?名是教師子女。
記者還注意到,很多地方將加分作為一種“福利”進行分配,或者說作為一種“利益”進行交換。其受益者既不屬于弱勢群體,也不屬于有特殊才能者,甚至在某種意義上,這部分人本身就掌握著比較豐富的社會資源。在一些地方性高考加分政策中,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海歸人才子女加分、金融高管人才子女加分、博士子女加分、納稅大戶子女加分、招商引資人員子女加分、教育世家子女加分,等等。
在新版加分政策中,這些過于臃腫、因人而設、容易成為權勢運作空間的政策很大程度上被清理,無疑具有積極意義,更加有利于教育公平。但是,勞凱聲并不贊同完全取消加分政策。
他認為:“對一些為國家做過貢獻的群體給予補償,我相信老百姓是認同的,比如非典醫(yī)務人員的子女、烈士子女、三峽庫區(qū)移民子女等,美國也有對軍人上大學的傾斜措施。但是,大家怕的就是政策演變成特權。與此同時,當加分政策使千分之一的人受益時,老百姓就不會這樣關注,但是如果是20%的考生有加分,大家就會認為這影響到自己的機會了。”
哪些項目適合加分?哪些項目不適合加分呢?勞凱聲的標準是:一方面要看出發(fā)點是否有利于社會公平,是否有利于促進素質(zhì)教育;另一方面要看措施是否能獲得老百姓認同。
正在進行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十二五”教育部重點課題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研究的封旺洲、羅志銀等專家則認為,加分項目和分值并不能簡單地“一減了之”,還應該看它是否能夠真正對需要補償?shù)娜后w起到作用,實現(xiàn)起點公平。
記者也注意到,在一片喊“瘦”聲中,新版加分政策并非只做減法。例如北京,在對其他項目進行刪減降低分值的同時,將烈士子女由增加10分投檔調(diào)整為增加20分投檔。被稱作“瘋狂瘦身”的廣東加分政策中,將范圍從少數(shù)民族擴大到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的漢族考生。
加分“瘦身”影響幾何
“在某些分數(shù)段,加上20分可使考生的排名前進幾千位?!蹦场?85”高校從事招生工作的老師說??梢?,作為招生考試過程中的一項政策,除了政策制定者,加分更牽扯到考生、高校等利益相關群體。
從實際層面看,新的高考加分政策會帶來哪些影響?考生、家長和高校又是怎么看待這項政策的呢?
可以說,加分政策的改變,帶來的最直接變化就是享受加分的人數(shù)明顯減少。2014年,廣東省的加分項目將由23項減為6項。中學生各學科奧賽、各類科技競賽及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項目和省級優(yōu)秀學生等17項獎項均不再加分。照此估算,明年廣東符合保送資格的只有292人,高考的加分率也將降至0.43%。2013年,廣東享受加分的考生總數(shù)為3521人。
據(jù)北京一家高考輔導機構分析,往年,市體育競賽優(yōu)勝者約有200余人,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一等獎獲得者有七八十人,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省賽區(qū)一等獎也會有幾十人,今年這些項目都被“砍掉”了。這些項目取消加分照顧后,北京總體上獲加分照顧的考生將至少減少三四百人。
對加分項目的清理,對“裸考生”來說無疑是個利好。一份對湖北省6市千余名高中生及家長進行的調(diào)查顯示,有超過60%的學生及家長對新加分政策表示認同,認為對促進高考的公平性有一定作用。
“城市有各種輔導班,農(nóng)村哪有???減少加分肯定會得到老百姓的支持?!睎|北一個三線城市教育局工作人員表示。不過他也不免擔心,“政策一開始是好的,時間長了還是會走樣?!?/span>
作為加分政策的使用者,高校又是怎么看待加分的呢?
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于涵認為:“新政策的積極作用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促進了機會公平,二是減少了高校選拔人才的干擾?!?/span>
今年6月,清華大學四川招生組曾在微博上曝出“清華堅決抵制四川的體育加分”,曝光了四川省考生的“二級運動員”資質(zhì)存在造假嫌疑一事。據(jù)當事人講,某年四川居然出現(xiàn)了數(shù)千名“二級運動員”。而在一些省份,這個數(shù)字僅有幾百。以至于清華大學不得不獨立組織測試,有的學生甚至不敢參加校方組織的測試。
為避免“注水”的加分給錄取帶來的干擾,記者注意到,一些高校在錄取中只看“裸分”。在各校公布的招生章程中,都有對加分的專門說明。例如,清華大學在調(diào)檔時,原則上承認各省(區(qū)、市)招生主管部門根據(jù)教育部相關政策給予考生的政策性加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更加明確表示,錄取專業(yè)時以實際考分為準,高考成績總分相同時,優(yōu)先錄取有政策加分考生。
于涵告訴記者:“在對待加分上,大學擁有一定的自主權,對于少數(shù)民族、烈士子女等政策性的加分,大學必須要承認,而另一類地方性的加分,高??沙姓J、可不承認,但我們一定會規(guī)范操作,讓考生提前清楚了解,不會在錄取時突然告訴你某項加分不承認?!?/span>
那么,各地加分內(nèi)容和幅度不一,是否會產(chǎn)生地區(qū)性的機會不均等呢?于涵表示:“考和招基本上是分省進行的,所以不會造成各省之間的差異?!?/span>
除了招生考試的公平,近年來圍繞各項學科競賽、體育和藝術特長進行的輔導、培訓也是令學生和家長深感負擔的原因。作為具有指揮棒效力的高考加分政策,能否起到“減負”、“降溫”作用呢?
湖北省調(diào)查顯示,近90%的家長和學生認為,取消奧賽及科技類競賽保送資格和限制加分額這項政策實施后,將會對“奧賽熱”起到降溫作用。
實際情況得到了證實。目前,不少課外輔導機構的網(wǎng)站上已經(jīng)見不到競賽的宣傳內(nèi)容。記者以學生家長身份致電位于北京中關村的精英陽光教育機構,一位姓薛的老師表示:“人太少了,開不了班。”薛老師稱:“我們是隨著市場走的,以后政策可能更嚴格,藝術、體育、學科競賽的加分都會取消,參加這方面輔導的人會越來越少。一項政策就決定了一個行業(yè)。”
家長張女士告訴記者:“調(diào)整后加分資格的門檻比以前要高出很多,全國決賽獎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是遙不可及的,所以想通過奧賽走捷徑的學生和家長將會大大減少,新政策能夠起到給功利化的‘奧賽熱’降溫的效果?!?/span>
福建省南平市一所重點中學的教師告訴記者:“單從數(shù)學奧賽單項來說,初賽報名人數(shù)前幾年最多一個班有二十幾個,但是取消了保送加分以后,就剩三四個報名,甚至這次就一兩個?!?/span>
同樣,需要花錢買設備、但是容易獲取加分的“三模三電”,即航海建筑模型、航空航天模型、車輛模型與無線電測向、無線電通信、電子制作項目的取消,對于無緣獲取這些資源的學生來說無疑更加公平。
記者發(fā)現(xiàn),與加分脫鉤后的體育、藝術、學科特長,從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功利色彩。繼續(xù)選擇參加競賽的學生,發(fā)展興趣和提高能力的因素開始增加。
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有分量的獲獎項目仍然可以成為高校自主招生的“敲門磚”。過去,曾有高校在自主招生計劃里將“在全國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奧賽中獲省級一等獎者或數(shù)學、物理兩科均獲得省賽區(qū)二等獎者”等條件明確寫入招生簡章。清華大學剛剛公布2014年自主招生“領軍計劃”候選人的綜合評價工作,仍然在高中階段的綜合表現(xiàn)一項中注明了包括“課外學習及獲獎情況”。至于今年哪些項目會獲得自主招生的認可,高校是否會隨著高考加分政策相應在自主招生政策中作出調(diào)整,還有待進一步觀望。
Copyright © 職教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1020808號-11 全國統(tǒng)一熱線電話:400-619-8866
免責聲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臺,所有信息僅代表網(wǎng)友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權益,請您積極向我們投訴。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動等國家法律不允許的內(nèi)容,注意自我保護,謹防上當受騙